2023年中心组研讨发言: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中心组研讨发言: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2023年中心组研讨发言: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完整版】

中心组研讨发言: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是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实践的鲜明特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再次强调“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概念。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下,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对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与法治的深度融合

  市域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蓝图中的关键一环。市域作为我国行政体系中的中间层级,以设区市为主要治理载体,具有相对完备的立法、行政、司法权限,涵盖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等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同时,它也包含了乡镇和农村地区,承担着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任务。

  法治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要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又重申了全面依法治国的路径,即“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一以贯之,并且要深入到治国理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与法治具有深度融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二者的目标一致,人民利益是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在社会建设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法治,同样以人民为根本目标。我们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第二,追求的价值理念一致,公平正义是我们永恒的价值追求。在社会治理过程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国上,***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必须牢牢把握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第三,二者的参与主体一致,都凸显了“一核多元”“社会共治”的主体格局。

  二、如何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

  一是明确一个目标,找准参与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路径。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总要求,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发挥好法律的保障作用。

  二是打造两项机制,凝聚参与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合力。一方面,要强化D建引领、部门协作的内部机制。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确保多元主体参与的外部机制。在党委领导的基础上,要发挥好政府、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主体的作用,推进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的协调统一,共同促进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系统工程。

  三是树牢三种意识,把握参与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内核。其一是树牢政治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其二是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意识。十九届六中全会完整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内涵,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其三是树牢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或者说法治思维,是以法律判断是非曲直、推进良法善治的思维方式。就市域而言,就是要做好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做到“谁执法谁普法”,推动全民守法工作顺利进行,在全社会营造深厚法治氛围。

  四是聚焦四项工作,抓实参与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点。其一是做好基层下沉工作。立足于黄山市情民情,鼓励和引导优秀干部、基层工作者投身实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学习和领悟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解决方法与徽州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其二是做好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具体而言,就是要贯彻落实新《环境保护法》,将“环境公益诉讼”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提高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成本,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黄山智慧。其三是做好民营企业法治保障工作。民营企业聚集了活跃的生产要素,促进了产业创意创新,提供了众多就业岗位。要健全优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通过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
通过法治构建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打造公平公正营商环境。其四是做好政务系统信息化智能化工作。推进各类数据充分开放、有效运用,加快各部门数据整合共享,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办证办事网络化,打造出集约高效、精准精细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

推荐访问:中心组研讨发言: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法治化 新时代 法治 研讨